全國服務熱線:029-86112887 15529681777
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接續政策措施》的通知
各市、縣委,各市、縣政府,省委和省級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 《關于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接續政策措施》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8月4日 關于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接續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以及在聽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安排,接續、深化、落實《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陜辦發〔2021〕16號),以關注增量與注重效率效益、堅持均衡發展與促進縣域公平、抓縣域工業與產業園區等“兩個維度、一個抓手”為重點,強化縣域分類和功能定位,統籌更多政策、資金、力量向縣域傾斜下沉,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如下接續政策措施。 一、優化“一縣一策”、“一區一策”事項清單 (一)明確縣域標的,將未納入城市主城區規劃(非中心城區)、仍按照縣域模式管理的西安市高陵區和鄠邑區、寶雞市鳳翔區、渭南市華州區、延安市安塞區、榆林市橫山區、漢中市南鄭區納入縣域總盤子。全省縣域經濟政策支持范圍、統計口徑等為83個縣(市、區)。 (二)科學劃分3種發展類型,圍繞資源稟賦,優化功能定位,引導縣域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產業功能縣(市、區)堅持特色產業發展優先,發揮資源、產業、交通、文化等比較優勢,強化產業平臺支撐,培育支柱產業,打造為工業制造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等產業功能縣(市、區)。農產品主產縣(市、區)堅持農業發展優先,保障糧食安全,發展特色農產品,做優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生態功能縣(市、區)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探索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路徑,踐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經濟和旅游休閑產業,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 (三)按年度動態完善全省“一縣一策”、“一區一策”事項清單。省級部門加強業務指導,并從縣域政策“工具箱”給予支持。 二、實施獎增激勵、托低扶持 (四)統籌用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實施獎增激勵、托低扶持,主要支持縣域首位產業培育發展、園區基礎設施、創新平臺建設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獎增和托低不重復支持。 (五)對產業功能縣(市、區)主要考量地區生產總值增量和增速等經濟指標;對農產品主產縣(市、區)主要考量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率、糧食產量增量和高標準農田面積占基本農田面積比重提升水平等農業指標;對生態功能縣(市、區)主要考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旅游綜合收入增長率、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變化等生態指標。根據3類縣域年度獎增指標的增量變化,每年在年終進行綜合評價排序(主要采用功效系數法),共確定10-15個縣(市、區)獎增名單,分別給予5000萬元獎增資金支持。 (六)對產業功能縣(市、區)中產業具有一定特色,農產品主產縣(市、區)中特色農產品具有培育潛力,生態功能縣(市、區)中生態價值轉化具有潛能,但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排名靠后的,共選取10個縣(市、區)分別給予1000-2000萬元扶持資金,市級按1:1給予配套資金支持,連續支持2-3年。 (七)建立托低縣幫扶機制,省級領導包聯托低縣;省級相關部門開展對口幫扶,加大政策傾斜支持力度;市域內推進強縣幫弱縣,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推動結對雙方在產業發展、招商引資、要素協作、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發展飛地經濟,合作共建園區,實現互利共贏。 三、加大特色產業培育 (八)堅持因地制宜,指導縣(市、區)深挖“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延伸“產”的鏈條,根據定位細化首位產業門類和發展方向,優先發展工業制造業,研制“拳頭”產品,有效對接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鏈和文化旅游業重點產業鏈(群),力爭每年新增2-3個首位產業產值過百億元的縣(市、區)。 (九)強化首位產業招商,指導縣(市、區)制定首位產業招商引資政策,建立首位產業項目庫,梯次培育鏈主(龍頭)企業,對首位產業培育發展良好,鏈主(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明顯,“以商招商”招引延鏈補鏈強鏈項目簽約落地的,給予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優化跨區域資源配置和產業分工協作,鼓勵組建招商引資公司,加強投行思維、鏈式思維、閉環思維招商引資專業培訓,舉辦招商專場,深化典型場景運用。 四、大力發展聯農帶農經濟、集體經濟 (十)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支持優勢特色農業發展壯大,加快智慧農業建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戶向家庭農場轉化提升,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發新經濟新業態,加快發展庭院經濟,推動農業產品“三品一標”和名優農特產品進城“上行”。加快建設縣域商業消費集聚區,支持開展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推動縣域商業設施建設,做活縣域夜間經濟。 (十一)多措并舉促進就業增收,開展“春風行動”、“雨露計劃+”等就業幫扶,實施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行動,推廣“企業+集體+農戶”合作模式,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承接財政項目。探索建立區域性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有序幫扶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加大以工代賑項目實施力度,促進脫貧人口就業增收,持續發展社區工廠、幫扶車間。推動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創建工作。 五、推動縣域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十二)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推動規模以上企業規范化公司制改制,探索建立“小升規”協同推進機制,健全“小升規”重點工業企業培育庫,支持個體工商戶依法依規轉型升級為企業,提供“個轉企”便捷準入服務。開展知識產權強企培育,持續提升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優化省屬企業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針對縣域優質民營企業開展對接合作,發展特色產業、布局重大項目,推動縣域優勢資源開發利用。 (十三)優化提升縣域營商環境,探索建立標準化惠企服務體系,鼓勵實施民營市場主體服務事項的清單化管理,滴灌式提供“一企一策”服務方案。擴大免申即享、直達快享等“一觸即達”的服務范圍。探索建立多元化惠企服務平臺,創新政府、企業、商會、科研機構等多方供需對接機制,搭建閑置資產等資源流轉的供需對接平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支持加快建設電子交易公共服務系統,推動公共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去行政化。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拓寬民間投資項目融資渠道,支持民間資本合法合規參與高質量項目建設。 (十四)提高縣域開放發展水平,支持各縣(市、區)深化蘇陜協作,強化定點幫扶等機制,用好幫扶團隊、投資企業、協作組織等資源,拓展滬陜浙陜合作,加大產業鏈關鍵企業招引力度,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促進區域產業鏈完善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服務功能向縣域延伸,培育一批外向型產業示范區,積極開展對外貿易,通過“一帶一路”中歐班列擴大銷售。 六、優化升級產業平臺(園區) (十五)實施產業園區三年提升工程(2023-2025年),全覆蓋創建省級以上產業園區,打造一批新增產值100億元以上的園區,創建15個產值達500億元、1個產值達1000億元的園區,對達到創建標準的產業園區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十六)優化調整產業園區定位和空間布局,持續加大園區整合力度,支持首位產業項目“退城入園”、集聚發展。推動園區功能集成,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強化對入園企業在上下游供應鏈、需求側訂單、政策扶持上的獲益支持。支持園區創新賦能,依托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經開區、農高區等,托管聯辦縣域產業園區,建設高水平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綜合性檢驗檢測平臺和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十七)推動園區提級增效,對縣域工業集中區(特色專業園區)、高新區、經開區等縣域產業園區,分別由省級主管行業(牽頭)部門,開展綜合效益評價;對綜合效益評價排名靠前的10個產業園區(社會資本投資增速超過10%、產業項目投資增速超過10%、制造業項目投資增速超過10%等3項指標排名靠前的4個縣域工業集中區,綜合效益評價排名靠前的3個高新區、3個經開區),分別給予1000萬元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支持。 (十八)健全項目用地保障機制,指導縣(市、區)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同步落實“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合理安排建設用地布局。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對列入省級重點項目計劃,且符合“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和國土空間規劃管制規則的建設項目,直接配足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 七、加快城鎮平臺建設 (十九)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落實“人地錢”掛鉤機制。開展城市體檢,深入推進縣城建設示范縣創建。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完善市政管網、垃圾污水處理、防洪排澇等設施,加大停車場設施供給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優先支持地方財政收入較低且財政自給率低的縣(市、區)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支持縣城智慧化、數字化改造,加快5G網絡建設并向有需求的行政村延伸,推進千兆光纖接入網絡廣泛覆蓋。 (二十)因地制宜發展壯大一批產鎮相融、宜居宜業的工業重鎮、農業大鎮、商貿強鎮、文旅名鎮和特色小鎮,支持有條件的中心鎮發展成縣域副中心或新型小城市。穩妥推進鄉鎮行政區劃優化設置,強化鎮級綜合服務功能,合理配置商業設施、金融網點、便民生活設施等,加強鄉鎮風貌管理,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鄉鎮延伸。鞏固提升省級重點示范鎮,依托產業基礎和特色資源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鎮。 (二十一)完善普通國省道、鐵路站點、通用機場布局,推進縣域內及通達周邊的快速通道建設,加快城市公交線路向村鎮延伸。支持商貿物流體系建設,提升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功能,發展縣域冷鏈物流等綜合型物流園區,系統推進物流行業降本增效,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深化物流業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 八、搭建創新平臺 (二十二)推動“1314”思路(“1”指科技型企業倍增總目標,“3”指“三項改革”,“1”指常態化路演,“4”指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4個工程)和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總窗口)政策包落地見效,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向市縣延伸共建,培育創新主體,建設一批秦創原創促中心和實踐基地。支持科技承載力高的縣(市、區)布局建設省級創新創業平臺,推進優勢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推動產業創新升級。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有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工業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創新型服務型制造業。支持創建一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站、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 (二十三)有序推動縣域數字經濟發展,鼓勵專業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發展產業鏈數字化專業服務平臺,提供集采集銷、數字化改造、數據采集與分析、物流配送、運行監測、遠程運維、產能共享等多樣化服務。推進智慧農業農村工程建設,利用數字技術加快涉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加大龍頭電商引育力度,鼓勵企業通過公共網絡擴大商品銷售,支持新建網絡交易平臺。支持縣域大型物流企業開展物流無人倉規?;瘧玫仍圏c,鼓勵傳統物流企業數字化、自動化升級。鼓勵縣域市場主體挖掘商業數據價值,推動數據價值產品化、服務化,大力發展專業化、個性化數據服務。 九、加強投融資(平臺)賦能 (二十四)推進投融資平臺產業培育發展、市場化運作、開放大循環、專業化組合轉型,繼續推廣“以市帶縣”模式,有效整合地方政府存量資產、資源、資本,提升信用評級。鼓勵平臺公司推進存量資產證券化(ABS)、積極參與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 (二十五)推進縣域普惠金融服務,加快推動我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持續擴大保險覆蓋面,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多風險保障。實施“金融興產強縣”三年行動,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作用,建設銀企對接平臺,鼓勵開展首貸、續貸、信用貸、隨借隨還貸等業務,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向縣域內小微企業發放優惠利率貸款;發揮省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作用,為縣域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提供風險保障。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探索設立縣域特色產業基金,推動有條件的縣(市、區)大力發展慈善信托。支持融資擔保機構加大對縣域小微企業的擔保支持力度,給予小微企業擔保業務及保費分檔獎補,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持續擴大債券融資規模,加大縣域債券增信、信用保護、債券投資、債券交易支持力度。 十、完善縣域考核 (二十六)對83個縣(市、區)開展“季度+年度”考核,持續完善考核體系,按縣域發展3種類型差異化設置考核指標,加大增量、增速指標權重,引導縣域經濟質效雙升。 (二十七)強化縣域考核結果運用,將縣域考核結果作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重要內容,作為地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評定的重要依據。對年度考核優秀的縣(市、區)予以通報表彰。對連續3年縣域考核優秀和產業園區綜合效益評價靠前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優先提拔重用。開展排名末位及退位明顯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的整改約談和警示約談,加強上門指導,限期整改到位。 完善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省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及其辦公室要加大對縣域重點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建立動態監測和調度機制,推動協調解決重要政策落地、重大改革推進和重大項目保障等事項,配合做好縣(市、區)委書記季度工作交流會相關工作。省直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職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細化工作任務清單,做好指導和服務,努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各市(區)要強化工作舉措,統籌發揮好資源配置作用,研究制定市級配套支持政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各縣(市、區)要堅決落實主體責任,因地制宜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經濟總量跨臺階目標、創新工作機制、細化工作舉措,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典型案例及時報省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辦公室。
電話:029-86112887
15529681777
郵箱:sxhysteel@163.com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經開區鳳城十二路北側、
文景路西側富爾頓國際財富中心C座1404室
掃一掃 加關注
版權所有:陜西輝源建設有限公司 陜ICP備14002184號-4